{一}、阀门钻床电气系统故障分析
针对收集到电气故障以及维修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确定故障判据和故障统计原则,然后对该系列阀门钻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故障部位和主要故障类型进行统计。从而找到故障频发部位和常见故障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1、故障部位分析
对收集到故障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发生部位,并计算各个部位的故障频率,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故障频发部位依次为:进给控制系统(25.64%)、主轴驱动控制系统(17.95%)、辅助装置控制系统(17.95%)、PLC输出系统(15.38%)、PLC输入系统(12.82%)、电源控制系统(10.26%)。
2、故障模式分析
机床电气系统主要故障类型为功能型故障、损坏型故障以及状态型故障。主要故障模式有元器件损坏、接触不良或断路、控制部件无/误动作、功能失效、回零不准、控制精度不稳、噪声、振动等。电气系统较频繁的故障类型为损坏型故障(28.21%)、其次是状态型故障(20.51%)、功能型故障(15.38%)、失调型故障(15.38%)、松动型故障(12.82%)、其他故障(7.69%)。
由以上数据可知:
(1)主轴驱动控制系统和进给控制系统为故障频发部位。主轴驱动控制系统和进给控制系统对于阀门钻床实现正常的加工功能十分关键,其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后文将对主轴驱动控制和进给控制系统展开详细介绍和可靠性分析。
(2)电气故障的主要故障类型为损坏型,主要表现为:元器件损坏、开路、熔体熔断等。其次是状态型故障,主要表现为:示值异常、信号及测量精度不稳、振动、异响、灵敏度差等。因此,对于易发生开路、短路的元器件,定期检查换,选用好的材料。同时严格控制外购件的质量。定期做好除尘除污工作,防止灰尘、油污影响元器件正常工作。
阀门机床加工精度是反映其性能和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通过测量阀门机床各种误差、建立误差模型、进行误差补偿,可以提高与维持机床制造与使用过程中的加工精度,成为普遍采用的提高阀门机床精度的途径之一。
{二}、阀门机床相关功能
在阀门机床方面,属于在各个轴位上的伺服电机,实现较终的工作定位目的。在各个轴方面具有联动性的特点,各个轴均具有同时性运动的性能,也能够进行分开性的运动。为提升加工生产工作的精度,在工作台中的各个轴会运动,合理的采用光栅尺的进行全闭环类型的控制,使工作台得到较为的定位。在此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外展模拟量I/O点形式,正确进行高速变频器的良好控制,确保各个轴的电机能够好的启停分开,并使得转速系统可以同步性的控制。在各个轴的两侧区域,可以得到硬限位还有软限位方面的双重性保护,并实现轴下侧的软硬限位。在主轴方面,其转速在每分钟60000r,有助于提升加工生产的工作效率,并且正确的配置相应冷却水泵,严格进行电机设备的冷却处理,与此同时,还需实时化的针对电机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完善相关的温度保护功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在每一根主轴运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安装机械手还有刀库,实现自动化还有手动类型的换刀目的,以此促使加工质量的提升。
为确保相关的加工生产工作效果,在采用机械手换刀方式以后,可好的检测刀具信息还有位置信息。在实际加工期间,可以的了解刀具磨损状况还有断刀状况,预防发生刀具失效的问题,在自动化进行机械手还有手动换刀的情况下,提升加工生产的稳定性,高速性的实现上位机还有下位机的通信功能,上位机设备还能实时化的针对下位机进行控制,下位机也可以将各种数据信息传输到上位机中,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